为投医方便,曾在县城租住了几个月,期间常悠游于清雅、娟秀的琵琶湖公园。公园草木滴翠,湿地栈桥飘逸,琵琶湖碧波荡漾,环湖路树影婆娑,好一个江南园林,美不胜言,令游人陶然怡醉。此乃市民称好、功在千秋的宏伟民生工程。笔者游遍景区各景点,特意去领略“干越新八景”之魅力所在。虽然新八景的得名虚实结合不够完美,甚至有的令人雾里看花,但是各景点四个书法遒劲的大字,却为湖光水色添了一笔风采,使游人悦目爽心,并引起无限的联想、揣测和体悟。留个愿景,无乃不可乎。可是后来见各景点碑石旁增设了解说辞牌,而其中多有语病和描述失当之处。解说辞牌系永久性的设施,岂不贻误后学,让远方的来客贻笑大方。很显然,解说辞的影响是负面的。笔者惯于直白社会现实,于是就此略书刍荛之言。
先说名曰“烟波涌月”景点之解说辞。开头引用两句诗,却未交代出处。接着重点描写晨曦时“琵琶湖月挂苍穹”,并有“晨光和星光之衬托”,这表明是在写天上之月。文不对题,全然不理解“烟波”一词之含义。“烟波”是指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,天上怎能产生“烟波涌月”的景象呢?烟波“涌”的是水中沉月,而且是月夜,非晨曦时天上之月,如此解说令人诧异不已。“烟波涌月”处临闹市,入夜时,在沿湖高楼的霓红灯和公园内的彩灯映照下,湖中像是出现了一栋栋燃着火焰的楼房,又像是出现了一条条游动的火龙,也像是出现了一串串镶嵌在水中的红玉。园内湖中灯光璀璨,令站在烟波亭的游人目不暇接,哪能欣赏到“烟波涌月”之美景呢?文思欠缜密,词语搭配多有不当。如在同一时间“看到湖水潺潺,澄净如练,溅玉飞珠”。“潺潺”为象声词,形容泉水和溪水之流水声,不能说看到“潺潺”,只能说听到“潺潺”声。“澄净如练”和“溅玉飞珠”这两个短语不能并列,“澄净如练”是描写无风无雨时之湖水,而“溅玉飞珠”是描写大风大雨时之湖水,游人不可能同时看到这两种景象。“烟波涌月图涌现脑海”句不当,应改为“涌现在眼前”,“涌现脑海”是指对往事的回忆。“跃然纸上”更是杂凑之笔,“跃然纸上”是指小说中的描写生动传神,令读者感到其情其景跃然纸上,怎能视湖上的烟波涌月的景色为“跃然纸上”呢?再说“雾岚”是指山里的雾气,而不是湖面的雾气。“氲氤”应为“氤氲”。因此说,作文不可盲目摘抄。
“琵琶帆影”景点设在琵琶造型这一标志物附近,仰望巨大的琵琶,似乎它传出了悠扬的声响,正在为游人梳理心绪。只见琵琶,不见帆影,未免令游人产生失落感。解说辞曰:“琵琶飘在绿波上,映照出点点白帆”,这里的“琵琶”系指旧地名“琵琶洲”,此乃陆地,陆地怎能“映照出点点白帆”呢?历来文人爱用“点点白帆”来形容穿梭于蓝天碧水间的帆船,然而这一景象早已成为历史的记忆。即使在鄱阳湖上,如今也见不到飞舟搏浪的白帆。造句欠推敲,“湖水环绕湖面”是病句,“煞是好看”是累赘的口语,视标志物琵琶为“雕塑”也错了。
“琵琶微雨”是指小雨时烟雨空濛的公园景象,但解说辞中却未就此作恰如其份的描写,而是任意堆砌华丽的词藻,不管遣词造句是否贴切。所谓“微雨”和“潇潇”均指小雨。写“春雨潇潇”时,却把琵琶湖描写成“风起浪涌,波涛拍岸,似钹鸣鼓响”的景象。这是狂风暴雨下的琵琶湖,决不是春雨潇潇时的琵琶湖。作者忘却了介绍微雨下的琵琶湖公园,而是重点描写秋天之“秋高气爽”和冬天之“雪后放晴”之景象。不仅文不对题,而且杂凑不达意。运用对称句式的短语反复述说一个意境,追求语言的形式美,务必做到排列整齐,声调和谐。如果作者词汇贫乏,炼句能力差,就难以正确地使各短语字数相等,语意连贯,词性相同或相近。文中只写了春、秋、冬三个季节,却归纳为“琵琶四时皆成绝景”。解说辞中多有前后不一致的现象。
“双桥飞虹”之联想是意象先入的大胆夸张。解说辞重点介绍的是冕山,强调它的历史意义及有关传说,岂不与景点牛头不对马嘴。“双桥飞虹”的象形得名系子虚乌有的想当然,说什么“取冠冕山貌为形态依据”。冠山与冕山相距几里路,小小的冠山(又名东山岭),如今在高楼大厦的包围中,远处难见其山体。冕山长期被取土而业已失去山之形态,怎能视两山如虹呢?两山位于陆地,两桥卧于湖上,怎能视两桥如两山呢?古干越八景之一的“冠冕山横”中的“横”字,意指两山横亘在大地上,却不是说两山像虹,也不是说像桥。所谓“为形态依据”纯属虚悬之谈。若不以两山作因形揣意,只把桥比作虹,却在情理中。这样的解说辞不写为妙。然而拱桥上却是游人饱尝湖光水色的最佳处。波光潋滟的琵琶湖像一位睡美人卧在葱茏林带的环抱中。那绿绿的水,可以洗净你的肺腑;那蓝蓝的天,可以明亮你的眼睛。迎朝阳,浮光跃金;送落日,彩霞斑斓。
“越溪唱晚”的命名系“渔歌唱晚”的衍生之笔。历来文人使用“渔歌唱晚”这一短语时,都是为表达每当黄昏打渔人驾着渔船一边划桨、一边唱歌回渔港时的喜悦之情。可是解说辞对此景此情作了错误的理解,说什么“这里指的是当地渔民在湖中边唱歌、边捕鱼的动人情景”。再说,妙然天成的地理环境经仓海桑田的变化,旧“干越八景”之一的“市湖渔唱”早已消失,试问:“越溪唱晚”这个新八景之一的景点,难道是人为的力量而致“旧景新生”和“应景而生”吗?非也,此乃臆说而已。打渔人在哪里?打渔船在哪里?
“拂柳清风”立碑处无长堤,柳树也少,解说辞的说法不真实。此景点如果设在东南的湖边上就恰当,那里垂柳成行,徜徉其间,可教人心旷神怡。此文的开头两句可删,“这里”改为“每当”,“心儿心情舒畅”改为“游人心情愉悦”,“和风迎面吹来”改为“和风吹面”,这样便与“细雨沾衣”构成对称句式。
“古韵流芳”景点彰显着余干文化之璀璨,使游人萌发思古之幽情,并追慕历史先贤。解说辞中的“从远古”走来的说法有悖于历史,因“远古”指史前,而十位先人中最早的系秦汉时代。
“樱花陌上”这一景点令笔者茫然,因笔者不识樱树,也未见花,但可以肯定此处有樱树。临田野间,景点的命名符合实情。解说辞是有针对性的,借用古诗文修饰完全没有必要。前人的诗文都有其特定的背景,与新八景无任何关联,何必移花接木。樱花烂漫时,游人至此观赏还用解说吗?
“琵琶湖公园简介”一文采用平实说明方法适当,但其中有句“值得一提的是”不当,此语在议论,是比较而言的强调,而前面提到的则成为次要的。有官方文件将“栈桥”写成“栈道”,对与否,词典是老师。琵琶湖公园是余干之名片,其中无论如何不应出现舛误。
称余干县城为“湖光山色最美县”,一点也不虚。笔者曾在《问天斋文集》一书中写道:“县城环山而筑,东山岭像闹市里的插天翠冠;湖水临街而碧,琵琶湖像闹市里的巨大明镜。翠山碧水,交相辉映,宛如一幅泼墨未干的山水画卷,而整个县城的高楼大厦,便融于这幅美仑美奂的图画中。”在这个景色迷人人欲醉的自然王国里,游人无不兴怀:“游道款步,一身正气哼小调;画亭倚栏,两袖清风抚琵琶。”
累赘的闲来之笔,谬误难免。一己之管见,是耶非耶,不必介意。

作者:江汀 2021年10月于瑞洪镇洪祥社区文辑